来源:道说区块链
最近比特币生态又开始变得热闹非凡,各种代币都开始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在这些代币中最让我意外的是sats。
记得在9月初的推特AMA中,有读者曾经留言问我对sats的看法,尤其问这个币未来的价格有没有潜力?
我记得当时大概是这么回答的:我觉得sats的量(2100万亿枚)太大了,要把这么大量的代币价格拉高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觉得如果单纯是觉得好玩打一些那无所谓,但如果是奔着它未来的价格会怎么样去打恐怕就不大合适了。
当时,sats还没有打完,我记得好像才打了50%左右。但越到后来,随着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币并且宣传这个币,sats的打币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最终在9月底,这2100万亿枚竟然全部被打完了。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查了查网上的数据,sats的持有地址是36945个,是目前所有BRC-20代币中持有地址数最多的,是龙头老大ordi持有地址数的将近3倍;sats的交易量也位居目前BRC-20代币之首;当然其价格也较打币时的价格翻了将近10倍。
这着实是让我觉得有点意外的。
这里面的原因我想了想,恐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网上一些KOL大量宣传sats持有地址最多,“最去中心化”。
2. sats这个币的名字比较契合比特币生态。
3. Unisat推出的BRC-20代币交易平台把sats作为交易费用代币,即在上面进行代币兑换交易,需要用sats来支付手续费。
4. 由上面这些因素叠加导致生态中用户产生了强烈的FOMO情绪进而推高了价格。
在这些原因中,我觉得很值得观察的是第三点—即新应用为sats赋能,让sats具备使用场景。这个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应用团队想出的一种一举两得的“双赢”策略。
在Unisat官宣为sats赋能之前,sats本身就随着用户和社区的自发宣传和自身发展累积了一定的共识,汇聚了相当一批持有者。
在这种情况下,Unisat推出应用,借着为sats赋能,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应用拉用户、拉人气,在众多sats的持有者中制造影响力、进行营销。
这个做法让我想起2020年的DeFi之夏。
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些DeFi应用开始逐渐出圈—从原先的种子用户逐渐开始扩散到更广泛的加密用户。
但那个速度和影响还是太慢、太小。
在那种情况下,Compound开创性地发行治理代币COMP,通过流动性挖矿,吸引用户、制造热点,急速推进了项目的出圈速度。很多用户恐怕此前都未必用过Compound,但因为此举、为了免费得到代币,都自发成为Compound的用户。
由此,热度和规模都空前盛大的DeFi之夏被迅速引爆。
Compound的做法是先有应用,再创造资产,通过资产吸引用户、凝聚共识。
而今Unisat的做法则变换了顺序:是先有了一个具备一定共识的资产(sats),通过应用为资产赋能,从而把共识吸引到应用中来,把用户吸引到应用中来。
不仅sats是这样,以太坊铭文代币ETHS的爆红也是类似的路径。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利用铭文技术,现在无论是在比特币生态还是在以太坊生态,创造资产的成本已经远远小于智能合约,而创造资产的速度和效率又远高于智能合约。
这个资产创造模式的变革已经使得当下的加密生态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在当下的生态中,几乎任何一个热点都会被迅速拿到铭文生态创造出“概念代币”,并通过这个概念凝聚一批种子持有者的共识。
这个速度远远快于创造应用的速度。
由此,我不由地猜想,会不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我们会看到Unisat的这种模式被广泛复制:新应用在产生后会通过为已有代币赋能,利用已有代币的共识和用户从而来完成原始用户的快速汇聚并完成原始共识的快速积累?